
2017 年十佳成熟导演与十佳新导演作品丨《笨鸟》张献民的影像推介
此影片对于我有不少发现作用。比如我以为网吧即使在乡间也是过去的事情了,但它展现 着网吧对于现在的乡镇少年仍很重要,起码在湖南的部分地区。
March 8, 2021 By 张献民
我们知道立法未成年人是 无权进入网吧的,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点之一,好似如果在美国虚构一个15岁少年入店买 酒无障碍,那店事后会被追责、或它追责那个电影的“虚构”。网吧与零食店一样,供 了一个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空间。对“乡建”有着自己理解的欧宁先生在安徽黟县乡下为与 村民融洽就曾供免费而自由的wifi,很快他发现放学的少年人喜欢聚在他家门口打游 戏,这场面虽然其乐融融,但不知欧先生是否明白这恰恰得罪了那些少年人的家长。而皖 南的乡下确实与湖南不一样,首先网吧不普及、少年人没有去网吧的习惯,其次家长多数 在村中,外出打工不看顾孩子的只是少数。 另一个社会议题、对我没太新鲜、是老人疑似传销的举动。这在此片中可能是最重要的副 线。我父亲几次被“刚毕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现在从事关爱老人的公益事业”说动花个三 五千的买些不知是啥的,好在我母亲更多疑,几乎从来没有上过当。此片中老头子(爷爷) 的态度颇有玩味,面对的西装年轻人口中的说辞也写得甚好。 我的《笨鸟》的推介首先是这些社会层面。类似看了黄骥和大塚的《鸡蛋与石头》之后, 应该推荐《血盆经》。一部这样的影片,如果没一些民间信仰反而很古怪,又如何能够脱 离对社会的那点写实?学校就是那个样子,教务主任的人物可以改变设定,但学校就长成 那样啊。我认为一个影片,社会属性也是必然部分,不可回避,它对社会的绘是否忠实 是创作者自己的选择,毕竟有很多创作者不仅选择回避而且选择歪曲。影片的社会属性不 因为有媒体色彩或戏剧色彩就不是电影了。媒体的调查类长篇报道已经很像电影剧本了, 那有问题吗?谁会说那不是非虚构写作而是电影?话剧使用蒙太奇已经是二十年前的时髦, 那也从未改变那些话剧的属性。 但《笨鸟》值得推介的重点并不在它的社会属性,而是它的个人性。影片非常细致地关注 着一个人,一个胆子很小、不想惹恼任何人的少女,把她的一点一滴全部纪录/虚构了下 来。貌似偶然路过的人物都有作用,台词和动作都非常准确,表演的松弛与紧张恰到好处。
大塚的摄影继承了《鸡蛋与石头》的特点,经常比较开阔,如果地形开阔,构图中往往绘 画感觉比较强烈,在宽阔构图中人物的运动有时有意外,不太符合西方电影建立起来的规 范,从而影响到剪辑点由开阔的画面与人物出其不意的运动路线来共同决定,这些调度与 剪辑是大塚与黄骥的配合,他们剪辑点有时的意外效果来自他们不依赖接点构建叙事,叙 事是更大的由剧本和影片整体完成的任务,具体的剪辑点承担的更多是情绪变化或中断的 任务,一些镜头并没有追求叙事的完成,中断的具体理由是女性视角的含蓄,温婉与拒绝 相互交替才能组成这样一个少女的命运。如果构图比较局促,大塚的摄影往往是暗调(插 话:张次禹的《梨》也是在湖南拍的、也是一位日本摄影师、也是暗调)、只有有限的亮 区。 在我看过的影片中,黄骥的《鸡蛋与石头》和《笨鸟》共同构成中国现在有关少女的最好 的虚构电影。饰演主角的叫姚红贵。